首届野生动物与公共健康研讨会在京召开
曹务春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所长
高福博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福生博士,国际粮农组织,动物健康顾问
何宏轩博士,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动物疫病研究组组长
湖北省野生动物救助和疫情疫病监测中心,雷永松,主任
罗颖,国家林业局保护司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处,处长
舒跃龙博士,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室主任,研究员
吴晓东博士,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主任
夏咸柱博士,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兽医、动物病毒学家
徐建国博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成林 北京动物园兽医院院长
张希武司长-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
张永振,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人兽共患病室主任,研究员
Carlos Zambrana-Torrelio博士,健康生态联盟
Hume Field博士,健康生态联盟,科学&政策顾问
Jim Desmond博士,健康生态联盟
Peter Daszak博士, 生态健康联盟,主席
首届野生动物与公共健康研讨会于4月1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态健康联盟联合举办,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基金会承办。
会议首次聚集了来自国内外野生动物保护和公共健康的科学家、实践者、政策制定者,从健康的角度来探讨野生动物保护和预防由于人和野生动物的接触所带来的疾病。
为什么会有这次会议?
约75%的新发传染病来自于人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如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等,这些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类似的疫病在近几年来不断爆发,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如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国际旅行、野生动物贸易、密集型动物养殖等;
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这些行为,减少人的活动对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改变人与野生动物的接触方式、就可以减少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和流行;
与此同时,野生动物也能够得到保护;
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的人不知道这些行为的风险,有的人不愿意改变,疾病将会继续出现;
所以,我们历经半年联合了各个领域的科学家,想要把一些科学研究的证据告诉大家,并试图影响改变人们的观念;
更近一步,我们希望听到最利益相关者,如野生动物保护者、动物健康、人类健康方面的工作者告诉我们,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样的具体行动来有效帮助到他们。
会议上会发生什么?
科学家们努力用尽可能简单易懂或者完全枯燥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无数风餐露宿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只希望他们的研究能够通过这次会议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一点点积极的改变;
听起来枯燥的科学研究其实与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问题将被提出并得到科学家的解答;
科学家与大家分享在全世界各地进行研究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分享科学的乐趣和意义
无论来自哪个领域,是一线的实践者、政策制定者、还是科学家,都坐在一起,分享、争论、感到困惑、充满期许、妥协、鼓励、合作,都为了实现一些共同的关于野生动物和人类健康的目标
有人积极交流,有人避而不谈;有人得到了新的启发,有人中途离开。
会议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对会议有很多期许(请参见日程会议预期成果),但我们并不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们是一群科学家,擅长寻找科学的证据,而科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给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我们或许不擅长演讲,但我们在努力,哪怕只有小小的改变,我们也将会继续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平台,用研究发现的事实将下面的信息传递给大家:
“人、动物、和环境的健康息息相关,在全球高速发展的今天,下一场疫病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中间,我们必须通过不同部门不同层面的合作,来促使观念的转变,减少与野生动物的接触,保护动物和自然环境,才有可能有效地预防疫病的发生。”
这是生态健康联盟的科学家们的使命,是正确的、紧迫的、不可逃避的我们终将要面对解决的问题。
关于生态健康联盟(EcoHealth Alliance)
生态健康联盟(EcoHealth Alliance)是一个致力于保护野生动物以及人类健康不受新兴疾病影响的非营利组织,我们工作与生态系统、动物、以及人类健康的交叉领域,以当地的保育工作为基础,制定应对新兴疾病和保障全球健康的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
徐悲鸿书画艺术暨徐悲鸿《十二生肖》座谈会成功在京举行 由徐悲鸿纪念馆、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徐悲鸿艺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徐悲鸿书画艺术暨徐悲鸿《十二生肖》座谈会于4月1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详细阅读
本文标题:首届野生动物与公共健康研讨会在京召开
地址:http://www.17bianji.com/lsqh/34563.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