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全国首例“恶意差评师”案告破,7名犯罪嫌疑人落网。这7人通过拍下商品一律打差评来要挟卖家,而卖家为了店铺的评价,一般会花几百元让他们改掉差评。这个团伙以此从中牟利,其中,有一个人一个多月间曾成功敲诈了40多家网店。(11月30日《现代金报》)
上个月的双十一网购盛宴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网民的购物热情,据统计淘宝网店一天的交易额达到了191亿元,同比增长260%。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网购这个“幼苗”正在“茁壮成长”,对传统实体店的冲击已经非常大,由于品种的齐全、价格的便宜,让网购备受工薪阶层的青睐。
网购在“茁壮成长”的同时,也接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考验。例如,“恶意差评师”的存在,商家为了一个好的评价不惜用金钱去交换,这绝不属正常的交易范围,如果像类似的问题不及时解决,网购这颗“幼苗”的成长将会受到限制。
买卖双方是网购的主体,要保护网购的成长环境,一方面,对于买家来说不能因为手中有评价的权利就恶意为难买家,更不能像“恶意差评师”那样利用卖家的弱点从中非法牟利;另一方面,对与买家来说要了解,服务、信誉和质量是店铺的生命,具备了这三点才能吸引顾客的光顾,只靠刷好评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网路“恶意差评师”的存在已经使网络的发展走上了“歧途”,全国首例“恶意差评师”案的涉案人员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严惩,笔者认为,对于买家和卖家的行为也应该靠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
网购的兴起势必带来更多的纠纷,而避免这些纠...
推荐阅读
11月30日,央视曝光恶意手机广告的危害历历在目,频繁骚扰、窃取隐私已成安卓手机用户第一大危害,由于目前该领域尚无相关法规,不少恶意广告商打擦边球让用户无可奈何。手机毒霸近日推出的新功能将手机广告进行分级>>>详细阅读
地址:http://www.17bianji.com/lsqh/18252.html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