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国锋本报见习记者马超本报通讯员沈宫轩
岁末年初,江苏省部分地区电信诈骗案件又有抬头,且呈持续高发态势,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近日,江苏省公安厅通过研究梳理全省接报的电信诈骗案件,对近期较为突出的5类诈骗手段进行了揭秘。
重要邮件未签收类诈骗
【案例】11月15日,苏州市民李某接到来自“邮局”的语音电话,称其有重要邮件未签收。一名冒称邮局工作人员的犯罪分子告知李某,其有一件邮件内夹有毒品,无法签收,警方正在调查此事,并称可以帮助李某将电话转接到“公安局110报警中心”进行咨询。
电话转接之后,一名冒称警察的犯罪分子在了解有关情况后,将电话转接到“缉毒大队”,另一名犯罪分子谎称李某涉嫌一起贩毒大案,其名下一张银行信用卡存有大量贩毒资金,要求李某配合警方调查,将资金汇到“安全账户”内,否则将冻结其所有资金并立即逮捕李某。
李某急于保护财产安全,就带上家中资金,按照骗子的要求将27万余元转到了该“安全账户”中。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群呼电话,虚构事主重要邮件没有签收、邮寄包裹涉毒、涉枪等“事实”,并以帮助报警为由将电话转接到所谓的司法机关,之后利用任意显号技术冒充司法机关办案人员,以涉嫌犯罪将被冻结资金和刑事处罚为名对受害人进行恐吓,使其相信身份被冒用涉嫌贩毒、洗钱等犯罪,再以保护资金安全为由让受害人将钱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
有线电视欠费类诈骗
【案例】11月4日,常州市民张某家中座机电话接到一语音来电,称其有线电视...
推荐阅读
只有公安、电信、银行等多部门协作联动,改变在侦破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中警方唱“独角戏”的现象,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遏制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猖獗的势头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公安部指挥下,福建、广东、海南3省公安机关与>>>详细阅读
本文标题:岁末年初电信诈骗案高发江苏警方揭秘作案手法告诫市民
地址:http://www.17bianji.com/kaifa/yejie/19192.html
1/2 1